原穴与三焦密切相关。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整个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着很大的意义。络穴在表里经脉之间起着联络、纽带作用。
砭术使用点压或点刺等手法在原穴上进行治疗,可以和内调外,宣上导下,通达一身之原气,调节脏腑的各种机能,促使阴阳平衡。原穴不仅对本脏腑、本经脉的急、慢、虚、实证均有较好的调治功效,同时也对预防该经疾病和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
砭术使用点压、滚或振法在络穴进行操作,可以表里皆治,对表里二经的症状均起作用。具体内容在本章第三节有详述。在十五络脉以外还有乳根穴,也叫虚里,被称为胃之大络。
原穴与络穴配合治疗同一证候的表里二经症状应用广泛,例如外感又患便秘,以肺经原穴太渊配大肠经的络穴偏历或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肺经络穴列缺宣肺止咳、疏通肠道。肝郁化火而致胆之相火亢盛,出现烦躁、口苦、胸胁苦满等,选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络穴光明或胆经原穴丘墟配肝经的络穴蠡沟疏泄肝胆之郁火。关于表里经原络配穴组合中原穴与络穴的选择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按表里经脉病变之先后次序定原络。例如手太阴肺经先病,出现咳嗽、喘息、气急、胸闷等肺部症状,继而又见腹泻或便秘手阳明大肠经症候,就以手太阴之原穴太渊配手阳明之络穴偏历;反之,若大肠经先病,肺经后病,则应以手阳明之原穴合谷配手太阴之络穴列缺。二是以表里经脉病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也叫:“主客配穴法”。即以主要病经的原穴配次要病经的络穴。例如病变以肺经为主,症见咳嗽、喘息、气急、胸闷、咽痛,伴轻微发热、头痛等,就以肺经之原穴太渊为主,配大肠经之络穴偏历为客;反之,若病以大肠经为主,症见发热、头项强痛、鼻塞、大便失调,伴轻度咳嗽,则应以手阳明之原穴合谷为主,配手太阴之络穴列缺为客。十二经原穴、络穴列表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