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部的概念
皮部,是皮肤按经络所属分区。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分布部位划分为十二皮部。这是经络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皮肤——络脉——经脉——脏腑各层次的最外部位。
(二)六经皮部辨证论治
1.太阳皮部:分布在人体额中、头项中部、背部、腿后部,上肢外侧,是人体面积最大的皮部。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病位在表,故称表证。
操作手法:以刮法为主,以解表疏风。
2.阳明皮部:分布在人体正面,肢体外侧。阳明多气多血,气血旺盛,为五脏六腑之海。胃肠隶属阳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阳明之为病,多为实证、热证。
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舌苔厚黄干燥、脉沉迟有力,或滑数。
操作手法:在胸腹宜擦法,下肢以拍法为主,以清热祛邪。
3.少阳皮部:分布在手足少阳经脉体表,布于胁肋,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司职升降和运转。
少阳病变属半表半里,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头侧痛,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佳等。胁下硬满,骨节弛缓等症有些也是少阳之为病。
操作手法:头部、上肢以刮法为主,胁部可滚法,亦可施以砭震振法;腿外侧拍法以和解少阳。
4.太阴皮部:分布于人体两胁和上下肢内侧的肺、脾经循行体表。
症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阴是三阴之“关”,亦为病邪出入之门户,寒邪直中,太阴先伤,病从口入,直侵太阴。太阴病属里虚寒证。
操作手法:以电动砭震振法为主,以补虚祛寒。
5.少阴皮部:分布在上、下肢内侧心、肾及任脉循行体表。手少阴心属火,足少阴肾属水,一藏神明,一藏精,内寄元阳元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可出现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少阴病属里虚证。
操作手法:以电动砭震振法为主,补虚力强。
6.厥阴皮部:分布于人体上下肢内侧及乳下、腹股沟、阴器处,在心包、肝经循行的体表。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或下利。本病为寒热错杂证,多为上热下寒。
操作手法:以擦法为主,亦可结合电动砭震施以振法。小臂厥阴皮部可施以拍法,用于热盛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