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开始时常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最后呈跳动性疼痛,患者难以忍受,以后出现局部肿胀。相邻关节活动受限,甚至产生关节积液。有压痛,局部发热,以及贫血和进行性消瘦。
【病因病机】
骨肉瘤致病原因多与遗传、放射、物理、化学、病毒,外伤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肾虚骨弱,加之外因寒热之邪,下陷肌肤,毒攻于内,伤筋蚀骨,致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日久结毒成瘤,或暴力损伤骨骼,气血瘀阻,耗精伤液,脾肾两虚而成骨肉瘤。本病虚弱脏腑为脾肾。
【诊断】
凡骨肉瘤X线较有特征的改变为骨质增生,其中以肿瘤性新骨形成为重要特征。此外,反应性骨折增生亦掺入在内,X线显示为骨质硬化增生。当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过6~7金氏单位以上时,对骨肉瘤诊断有意义。同位素扫描、CT、MRI的检查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辨证】
1.阴寒凝滞 脉络阻塞
骨瘤初起,酸楚轻痛,时痛时止,逐渐加重,有如针刺刀割,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细沉迟。
2.热毒蕴结 气滞血瘀
局部迅速灼痛,坚硬如石,逐渐加重,刺痛拒按,甚至局部焮热暗红,难溃难消,时如火烧,肢体活动障碍,转侧困难,时伴有发热,口干,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红有瘀斑,脉涩或数。
3.瘀毒内结
局部肿块,肿胀,疼痛难忍,皮色青紫,肢体活动障碍,身热口干,咳嗽,贫血,消瘦,全身衰竭,舌暗苔腻或苔少或干黑,脉沉或紧。
4.脾肾两虚
上肢或下肢隆起包块,胀痛,纳差,四肢乏力,腰膝痠软,面色萎黄,舌淡或淡胖苔薄白,脉弱。
【治疗】
1.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脾肾,通络止痛。
2.基本操作及处方
(1)阴寒凝滞,脉络阻塞
a.患肢六经熨法;
b.病灶局部守法;
c.命门、腰阳关竖擦;
d.中脘、下脘部振法,
e.百会、风池守法。
(2)热毒蕴结气滞血瘀
a.大椎及周围刮法;
b.血海、中脘、三阴交、膈俞点压;
c.神阙、命门守法;
d.病灶局部守法及患肢六经刮法。
(3)瘀毒内结
a.患肢及病灶局部擦法;
b.督脉、夹脊竖刮;
c.与病灶局部相关的经筋拨法;
d.两胁肋部砭震振法。
(4)脾肾两虚
a.大包、肾俞、三阴交、公孙、涌泉点压;
b.肾俞、八髎熨法;
c.患肢及局部病灶守法;
d.足三阴经砭震振法。
3.方义
以对证取经络、腧穴为主,结合局部病灶及患肢近治,共同化瘀消瘤,软坚散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