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筋在砭术中的应用
|
|
“筋”,《说文》解释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着于骨骼的部分。全身筋肉按经络分布部位也分成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像经脉那样属络脏腑。手足三阳之筋都到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膈,足三阴之筋到阴部。
一、手太阴经筋
循行:起始于大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动脉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峰前方;其上方结于缺盆,向下内行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会合于膈下,到达委胁。
适应症候:胁肋拘急,上逆吐血,本经循行线路出现强滞、痉挛和酸痛。
操作手法:寸口外侧、肘前、腋前处使用砭锥尖部施以拨法。
二、手少阴经筋
循行: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伏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适应症候:脐上、心下有积块、伏而不动;肘部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酸痛。
操作手法:使用砭锥尖部在腕上内侧后缘筋腱处、肘内侧后缘筋腱处施以拨法。
三、手厥阴经筋
循行: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部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分散前后挟在胁旁。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部。
适应症候:经筋循行部位僵滞不适,转筋,以及胸痛气急,呃逆等胸膈症候。
操作手法:肘内正中大筋处可使用砭板弓背拨法,其他筋处可使用锥尖部。
四、手太阳经筋
循行:起始于手小指的上边,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踝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可及于手小指之上;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着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下颌处,上方的连属于眼外眦。
适应症候:腋下或上臂外侧后缘痠痛;肘内锐骨后缘疼痛;手小指僵滞不适,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痛牵引颌部,颈筋拘急,筋痿、颈肿发寒热等颈部病症。
操作手法:
a.腕部外侧后缘筋处使用砭锥尖部拨法;
b.肱骨内上髁后处使用砭板尖尾拨法;
c.肩胛后缘经筋过处使用砭板弓背拨法;
d.颈部经筋过处使用砭板弓背刮法;
e.耳后乳突部使用砭板钝尾划法。
五、手少阳经筋
循行:起始于第四指末端,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肘尖部,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走向颈部,会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于舌根;一支上下颌关节处,沿耳前,连接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适应症候:舌卷缩、颞颌关节紊乱症,上肢外侧本经筋循行部位僵滞不舒,转筋掣引。
操作手法:
a.手背近腕处本经筋通过部,使用砭锥尖部拨法;
b.肘尖向上一寸处,使用砭锥尖部拨法;
c.下颌关节处至耳前使用砭板弓背刮法。
六、手阳明经筋
循行:起始于食指桡侧端,结于腕背部,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峰部。分支绕肩胛部,挟脊柱两旁,直行的从肩峰部上颈。分支上向面颊,结于鼻旁颧部;直行的走手太阳经筋前方,上额角,散络头部,下向对侧颌部。
适应症候:本经筋所经之处的强滞,酸痛及痉挛,肩关节不能高举,颈不能向两侧转动。
操作手法:使用砭锥尖部在肘外侧前缘下一寸处拨法;使用砭板弓背在肩峰施以刮法。
七、足太阴经筋
循行: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柱。
适应症候:大趾强滞不适,内踝部痛,转筋,膝内侧骨痛,股内侧牵引髋部酸痛,阴部扭转疼痛,并上引脐及两胁作痛,牵引胸中和脊内疼痛。
操作手法:股前本经筋过处使用砭板弓背施以拨法;尺骨联合上缘筋结处刮法。
八、足少阴经筋
循行:起于足小趾下边,入足心部,同足太阴经筋斜走内踝下方,结于足根,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行,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膂(脊旁肌肉)里夹脊,上后颈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会合。
适应症候:小腿内及足下转筋、疼痛。痫证抽搐和项背反张。项背部筋急,身体不能前俯,腹部筋急,痉挛,身体不能后仰之症。
操作手法:内踝下方与本经筋过处,使用砭锥尖部拨法。
九、足厥阴经筋
循行:起始于足大趾的上边,向上结于内踝前方,向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髁之下,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而与各经筋相联络。
适应症候:足大趾强滞不适,内踝前部痛,膝内侧疼痛。阳萎不举,阴器缩入不出或松弛。
操作手法:使用砭板弓背在足大趾根部上边筋过处施拨法,再沿本经筋至踝前施以刮法,使用电动砭震沿本经筋大腿内侧施以振法;使用砭板弓背适度拨法。
十、足太阳经筋
循行:起始于足小趾,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臑内),上向腘内侧,与腘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部,向上夹脊旁,上后项,分支入结于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向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于鼻部。分支形成“目上纲”,下边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髃部位,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完骨(耳后乳突);再有分支出缺盆,斜上结于鼻旁部。
适应症候:足小趾僵滞不适,足根部掣引痠痛,腘窝部挛急,脊背反张,项筋拘急,肩不能抬举,腋部僵滞不适,缺盆中如扭掣样疼痛,不能左右活动。
操作手法:足太阳经筋全程均可施拨法,尤以足根部、腘窝后双筋、脊背部常用。亦可全程施以刮法,尤以大腿后侧常用。头项部多使用刮法,可疏通筋结,使经筋恢复弹性。在砭术保健中常在足太阳经筋全程实施拨法、刮法,能够解除疲劳,防治颈椎、腰椎病症,亦能够使亚健康状态人群恢复健康体魄。
十一、足少阳经筋
循行:起于第四趾,上结于外踝,再向上沿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股四头肌部),后边结于骶部。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太阳经的前方,沿耳后上绕到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方结于鼻旁,分支结于外眦成“外维”。“外维”指维系目外眦之筋,此筋收缩即可左右盼视。
适应症候:足第四趾强滞不适,掣引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腘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髀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及胁部作痛,向上牵引缺盆、胸侧,颈部所维系的筋发生拘急。
若从左侧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则右眼不能张开,左右之筋相交叉,左侧的维络右侧,所以左侧的额角受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
操作手法:外踝部、膝外侧部、风市穴位、骶部均可施以拨法;头项经筋循行部均可施以刮法。
十二、足阳明经筋
循行: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的上结于大转子部,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上向腹部而分布开,至缺盆处结集。上向颈部,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上方并合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纲”(下睑)。另一支,从面颊络于耳前部。
适应症候:足中趾掣强、胫部筋肉痉挛,下肢跳动、僵硬不舒,股前筋肉拘紧,股前部肿,疝气,腹部筋肉拘紧,向上牵制到缺盆和颊部。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寒袭眼睑不能闭合,热盛筋松眼睑不能睁开。
操作手法:足背三筋拨法、划法、滚法均可,腓骨部经筋拨法。足背拨法可使用砭板尖尾,较砭锥尖部力点更为集中。滚法则使用砭球顺筋滚动。腓骨部拨法使用砭锥尖部比较应手。 |
|
|
|